学硕大缩招!

研新生
2023-8-7 14:26:18

562

分类专栏:

院校专业选择

标签:

摘要:

学硕要“退场”了吗?伴随着研究生持续的扩招,学硕却不断减少,这个话题被反复热议,集中了人们对“人才过剩”的深深忧虑。

为此,研新生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,最后回归到我们个人,如何在大趋势下作出抉择。

一、近期学硕停招盘点

1、缘起:西南大学经管学院停招统计学

近日,西南大学经管学院发布公告,不再招收统计学硕(专业代码为020208),此公告一出,就引起了不小波澜,因为这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

2、近年来陆续停招学硕的院校汇总

紧随其后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也相继表示,未来不再招收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学硕型研究生,而东北农林大学,也将从2024年开始停招公共管理类专业,以及风景园林类专业。

听到这些消息,很多在读的学生都感到不可置信,真的是“读着读着,专业就没了”,还有学生扬言,自己的专业怕不是要绝版!

事实上,近年来高校停招真不是新鲜事,很多双一流高校也名列其中,不少专业停招学硕。

二、学硕缩招、停招是必然趋势

1、十年巨变,专硕已成香饽饽

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《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》显示,2009年专硕占比仅15.9%,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。

而在2022年9月,教育bu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,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已超过60%,正大力推进专硕读博,招生比例达到14.4%。

十三年时间,专硕招生比例翻了近4倍,占据了绝对优势。

2、巨变背后的底层逻辑

在这巨大反差的背后,是Z策的明显倾斜,在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中,甚至明确提出,到2025年,硕士研究生要占到总规模的2/3左右。

所以,高校缩招、停招是一种必然趋势,我们细心观察招生公告就知道,很多专业,专硕招三五十个很常见,学硕往往超过10个就很难得了,毕竟,40%的学硕中,可能大半是推免生。

宏观微观的数据,都告诉我们,学硕是真的在收紧了,这背后也还有需求逻辑,现在高技术人才短缺,但科学研究确实没必要搞人海战术。

据《光明日报》报道,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提出:“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,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,即专业硕士为主。

所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,专硕的发展都是势不可挡的!

三、大趋势下的个人选择

我们常说,顺应潮流走,路会走得更容易,但我们也说,只有适合自己的路,才是最好的路,毕竟大趋势离我们很远,现实问题却往往近在眼前。

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?莫慌,我们慢慢来说!

1、考虑未来规划

专硕和学硕最大的区别,就在于培养方向不一样

学硕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,会更加侧重基础、更加重视理论,未来的规划,更多的是以后读博进高校,进研究所,进各类科研单位和重视研究的岗位。

而专硕则是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,择一业而专之,致力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接轨,换言之,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势在于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,更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,更好就业。

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,想清楚以后想做什么,以终为始,这条路就不会出大错。

2、考虑考研难度

招生人数,最直接影响的还是考研难度,就好比,同一个学校、同一个专业,学硕招5人,专硕招50人,用脚指头想也知道,专硕比学硕容易考。

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对比都这么明显,但绝大多数是的,所以如果我们想求稳,或许可以更多考虑专硕,或者说考虑招生多的院校专业。

3、潮流不一定必须跟随

尽管目前来说,专硕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,社会认可度也与日俱增,但很多事情其实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,有些方面专硕的认可度其实是不如学硕的,我们既要看未来,也要着眼于当下

再者说,部分学校一味扩张专硕,步伐迈得比较大,很多设施设备,专业导师其实不一定跟得上,相反学硕经过常年的积累,很多方面都是十分成熟的,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加以选择。

如果是敢想敢拼的个性,不成熟的领域才是更大的发展空间;如果性格沉稳内敛,去走一条更成熟的路,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。